毕业证样本_毕业证书编号查询

因为有缘我们相聚
成功要靠大家努力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正文

南京市钟英中学毕业证样本

南京市钟英中学毕业证样本、高中成绩单、学校概况
 
2004年被市教育局评为市德育先进学校,省级现代化示范初中教学质量优质学校,05年评为市先进单位,07年被推荐为“江苏省文明学校”(已公示)。
 
学校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常年聘请外籍教师授课,强化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学生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参加各类竞赛成绩斐然。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以来有300多人次在参加全国、省、市、区各类竞赛中获奖。
 
办学成绩
学校教学质量市区一流,在公办学校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学校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推进的教学特色,使不同潜质的学生受到全面的优质教育。2002年且超过同类校平均分41.24分,2003年中考质量较之2002年又有了新的提高。2003年多人在600分以上,达省重点线200多人。2004、2005年中考总均分继续名列全区同类校第一,学校实验班中考班均分达572分,全区中考总分第一名考生出自该校,全校达省重点线学生占50%。2005年中考实验班均分近570分。学校2004、2005、2006年连续3年荣获白下区教育局首届及第二届、第三届“中考教学质量评估”一等奖。2007年,学校继2006年中考的基础上,又取得优异成绩。再次荣获白下区公办学校第一名。这已是连续第七次(2001-2007)获得白下区中考第一名.07年中考,该校总均分605分,超市均分76分(市均分529分),学校690分以上高分有5人,680分以上23人,670分以上近50人,超四星级高中录取线231人,达省重点中学录取线75%。另外,学校王成龙同学以696分名列第一,王海计同学、许晓同学达南京外国语学校录取线。学校办学质量赢得较高的社会声誉。2013年学校夺得南京市中考公办校第一的桂冠。2004年学校组队参加南京市首届“四维杯中学生英语口语大赛”与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校区)、南京金陵中学分别荣获前四名,2004、2005、2006年有多位学生荣获初中物理、化学竞赛省一、二等奖。06年南京市“好家长”作文竞赛三人获市一等奖,2005、2006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我校周宁桐、许晓同学分别荣获全国一等奖,2006年另有5位同学荣获全国二等奖,2007年我校初三年级施天怡同学荣获南京市中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第一名。学校素质教育绽放出绚丽之花。2013年陈柏年同学708分夺得秦淮区中考第一名。
 
师资队伍
学校队伍精湛,人才辈出。学校遵循“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学习”的办学理念,积极倡导成功教育,注意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学生的养成教育特色鲜明,已形成了严谨规范、踏实诚朴的校风。学校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事业心强、爱生爱岗、工作勤勉、业务精湛、讲求高效、业绩突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师学历层次高,现有7位在读研究生,具有市区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近20人,中、高级职称的教师达85.2%,另有多位教师被公派出国留学。学校曾培养出两院院士、“两弹”元勋任新民、前教育部长刘西尧、世界著名画家刘宇一、知名作家叶兆言等优秀人才。
 
校史沿革
原校创建于:1904年。始名“承志”,址镇江。后迁宁,更名“钟英”。意乃“钟阜育英才”。为私立。初在户部街,后扩迁中正街(现白下路大中桥至太平南路段)。1912年迁往南捕厅。1937年西迁安徽歙县,后又分迁长沙、贵州、广西,抗战胜利迁回南京。1954年迁至曾公祠(中山南路九条巷8号,现校区所在地)。1956年改为公立,更名为“南京市第二十三中学”。2000年与南京三中合并,更名为“南京第三中学初中部”。2004年初、高中分设,我校更为现名:“南京市第三初级中学”,同年被评为“省示范初中”。2005年1月被评为“市德育先进学校”。2014年5月恢复“南京市钟英中学”校名。
 
曾公祠
校北部校区中的主体建筑原为“曾公祠”,曾公祠始建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为祭祀曾国荃的祠堂,曾国荃为曾国藩九弟,帮助其兄镇压太平军起家。从光绪十年起,署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光绪十五年推恩加太子太保,十六年卒于官。赠太傅,特谥忠襄,下旨建专祠,即曾公祠。曾公祠位于中山南路与洪武路之间,前临九条巷,后踞八条巷,坐北朝南,长99米,宽51米,占地面积5049平方米,建筑面积6857.4平方米,计有35房屋间。主要建筑为三进砖木结构的厅殿。第一进正门门口有一座十余米高的“八”字形雕花砖砌牌楼,“山”字形脊顶覆以筒瓦,檐口下为砖雕斗拱,工艺精绝。两根园形石柱拱门于大门两旁,弧形券门高大壮观。
 
曾公祠走廊
 
第二进为正厅,最后一进为大殿,均为五开间高大轩敞的屋宇。大殿殿脊高约十余米,斗拱雕刻鱼龙图案,大殿有圆形朱红大柱三十根,巍峨壮丽。
 
曾公祠内庭院
 
三进屋宇三间,间隔皆为24米,形成两个大致正方形的院子,用长青石在院中筑成通道。大殿地面有方砖,根据记载,方砖下原用松土排列作为底基,进行防潮。
 
曾公祠外走廊
 
二进三进大厅,后殿原配有雕花檐宇、画栋、雕花窗和落地花格门窗(今唯后进大殿尚保留如上雕刻)。各进院中皆有两庑和回廊,回廊今存朱红圆柱48根,颇具清时建筑风格。曾公祠始建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一百多年来历经沧桑。国民党统治时期,曾做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地址。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伪政权时,1940年汉奸常玉清又把此地作为安青同盟会会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方才改为学校。曾公祠东西两侧为曾氏后人住宅。尤其是两侧,后院辟有花园,园内假山池塘建筑甚为考察。可惜日寇占领南京后,这一部分建筑被改为殡仪馆。辗转变迁,现为彩色印刷厂一部分厂址,花园不复存在。1982年,曾公祠被定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后,政府多次拨款维修。两侧厢房做了仿古重建,院子里种树栽花,砌假山,修水池,成为一座花园式清静优雅的校园。现为钟英中学陈列馆。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